
詳情信息
-
傳統物流業亟待轉型升級時間:2020-07-10 查看:次
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,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貿易大國,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。但總體而言,我國物流增長方式相對粗放,亟待“轉型升級”。
我國傳統物流業服務功能單一,目前仍以倉儲、運輸為主,不能提供有效的系統化物流服務,傳統物流信息化程度也比較低下,同時,商業模式創新、組織創新、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等相對滯后。
數據顯示,我國物流業大約有超過1000萬家大小不等的企業,而行業內近50萬億元的產值只能實現60億元的利潤。與此相對應的是,我國物流成本明顯偏高———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去年發布的《中國采購發展報告(2014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201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.2萬億元,占GDP的比重為18%,是美國8.5%的2倍有余。
《報告》顯示,在發達國家,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%~15%,在發展中國家,各種低效現象導致物流成本顯著增高,占成品成本的15%~25%甚至更高。而對中國工業企業而言,物流費用占產品銷售額9.1%,占生產成本的30%~40%。如果企業物流費用率每降低2個百分點,則可新增企業經濟效益2萬多億元。
目前,我國物流業還沒有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,物流行為單一、服務標準不統一、缺少合作與交流,正成為制約中國物流業走向世界的基本因素。特別是在國際物流方面,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化能力不強,與我國高增長的國際貿易相比,物流業尚未形成與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體系,國際市場份額很低